【五周年院庆】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大师名师论坛暨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顺利举行
11月7日,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于珠海校区海琴二号举行“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大师名师论坛暨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大师名师论坛、教职工集体生日会、迎新晚会等多项内容。
一、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大师名师论坛
上午9时,活动开幕式在海琴二号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曾庆存院士,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院士,国防科技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宋君强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张小曳院士,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戴永久院士,中山大学邰忠智副校长等嘉宾,以及中山大学相关部处、兄弟院系领导,大气科学学院校友代表,大气科学学院教职工和学生等300余人出席了大会。大会由学院院长董文杰教授主持。

开幕式现场

邰忠智副校长致辞
随后,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大师名师论坛正式开始,上午论坛由戴永久院士主持。
曾庆存院士以“中国科学院地球系统(动力学)模式CAS-ESM”为主题进行报告。CAS-ESM是复杂、巨系统、大规模、高性能计算的典型例子,曾院士对CAS-ESM的概念、研制以及数值模拟的特点和经验等内容进行介绍,让听众增进了对CAS-ESM的了解。

曾庆存院士作报告
接着,陈大可院士围绕“南方海洋实验室发展态势”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概况、主要研究进展与近期计划任务。陈院士表示,南方海洋实验室建设进展顺利,在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平台建设方面夯实了基础,而且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论文,获得了一批重要科研项目,已形成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陈大可院士作报告
接下来,张小曳院士作题为“我国大气污染变化的主因”的主题报告。张院士从“我国雾霾严重的主因是什么”、“气候变化是否对雾霾有决定性的影响”等四个问题入手,进行讲解,并得出“气候变暖并没有主导作用,排放才是污染形成主因、国家污染防治的方向是正确的”等结论。

张小曳院士作报告
下午两点,在董文杰院长的主持下,大师名师论坛继续进行。
首先,宋军强院士以“从数值预报浅谈科学计算的重要性”为主题进行报告。宋院士围绕“科学计算”介绍了其在多个方面的运用及其对数值天气预报的重要贡献,并提出了数值天气预报仍存在的问题,勉励大气学子对此进行探索与突破。

宋君强院士作报告
接着,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主任卢宇彤教授以“超级计算的超级能力”为主题进行报告,卢教授对超算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解说并介绍了国家超算广州中心建设以及超算中心的应用情况,最后对超级计算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卢宇彤教授作报告
下午的第三场报告是我院戴永久院士的“高分辨率全球陆面过程模式研发与应用”主题报告。戴院士分享了自己的项目研究内容,并介绍了项目中的四个亮点工作。戴院士表示,希望自己的模式和数据能够更好地传播出去,让更多学者从中受益。

戴永久院士作报告
随后,82年校友代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与海洋科学系胡永云教授作“2.5亿年以来的季风和ENSO演变”主题报告。胡教授介绍了2.5亿年来由于大陆的演变导致的季风-干旱系统和ENSO演变,这一有趣的主题引起了全场观众的热情提问。

胡永云教授作报告
讲座的最后一个报告是我院杨崧教授的“季风—ENSO相互作用在气候预报中的重要作用”主题报告。杨崧教授以“亚洲季风、厄尔尼诺、季风—ENSO相互作用”等关键词串联整个报告,强调春季对研究ENSO的重要性,并提出关于ENSO与气候预报之间的问题,邀请在场师生一起探讨探究。

杨崧教授作报告
二、教职工集体生日会
晚上6时,大气教职工集体生日会在海琴二号一楼草坪拉开帷幕。董文杰院长在生日会上致辞。他表示,受疫情影响,学院以往每月为教职工准备的生日会今年未能如期举行,学院特意为今年1-10月生日的老师统一庆祝生日,并邀请学院离退休教师代表共同参加。随后,董文杰院长邀请曾庆存院士上台切分蛋糕,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难忘的集体生日会。

董文杰院长致辞

曾庆存院士切蛋糕

生日会现场
三、迎新晚会
晚上7时,“大气磅礴,气象万千”迎新晚会在海琴二号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晚会上,大气学院师生献上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
学院还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中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金婷婷和中大女排姑娘们来到晚会现场,金婷婷副院长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并与杨崧教授合唱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中大女排姑娘合唱歌曲《我相信》。

金婷婷院长演唱歌曲《我爱你中国》

金婷婷院长与杨崧教授合唱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

中大女排姑娘合唱歌曲《我相信》
晚会还设置了专门环节,特别感谢曾经在学院工作过的领导们,感谢他们为学院的事业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与突出贡献。晚会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

感恩教师环节
至此,大气磅礴气象万千大师名师论坛暨大气科学学院成立五周年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本次庆祝活动凝各级领导关爱关注之心、凝教职工团结奉献之心、凝在校学生奋斗逐梦之心、凝校友及社会各界参与建设之心,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推动学院各项事业再上新台阶!

五周年院庆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