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中大,追求卓越】我院分校园组织学生干部学习
为贯彻学习罗校长在今年秋季工作会上作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报告,进一步加强我院“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风建设,提高思政教育质量,9月18日-22日,我院分别于广州校区东校园和珠海校区召开以“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为主题的学生干部研讨会。我院党总支副书记陈诗诗、团委书记韩青诺、2017级辅导员何焯燃出席了研讨会。各学生组织主要负责人、各校区党支部成员、“大气青马”成员、各年级班委代表近60人参加了研讨会。
陈诗诗副书记在各校园的研讨会上首先传达了罗俊校长作的《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主题报告的内容。她谈到,罗俊校长的报告旨在从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双一流”建设的行动基础和基本思路三个方面全面地部署和推进“双一流”建设的“中大行动”。

陈诗诗副书记传达罗俊校长在秋季工作会上的主题报告精神
随后,学生干部们主要围绕如何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专业自信与责任、增强学习能动性、打造第二课堂品牌活动等方面进行研讨,分享了对“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学习心得体会以及在学院学习的情况。2014级的张芮洁同学表示,近三年学校对大气学科发展的大力支持,学校对于学生继续深造、向研究型人才发展的鼓励,无论在第一课堂还是第二课堂都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例如“南海科考”、“气象日系列活动”等,这些科研项目增强了同学们对专业的自信心,也有效促进了学院深造率的提升。2016级的胡冰逸同学建议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加入交叉学科的内容,为同学们提供更多尝试的机会,帮助他们扩展视野,了解学科分支,培养专业兴趣,确定研究方向,完善大学的学习规划。2017级的新生廖珑诗谈到目前对本专业的认识不深,建议学院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向新生们详细介绍大气学科以及所涉及的师资、研究领域、专业概况等,提高新生对专业的了解和热情。研究生王哲雯同学主要针对17级新生关于如何规划大一学习的问题提出本科阶段开始,学生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提高科研兴趣,主动寻找科研资源以便深入学习专业知识,尽早进入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张芮洁同学发言

李嘉锡同学发言

廖珑诗同学发言
在自由讨论环节,与会同学们围绕主题纷纷提出各自的想法和建议。在讨论过程中,有观点的认同,也有意见的探究和研讨,大家在交流中对“学在中大,追求卓越”也有了更深刻的见解和领悟。

与会学生干部积极研讨

陈诗诗副书记与学生骨干研讨

学生党支部进行研讨
陈诗诗副书记认真听取了同学们的分享,并在互动环节中与同学们交流互动。她以“坚定信念,立足当下,长线涵养,卓越长青”十六字阐述了自己对“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的理解。一是“坚定信念”,她要求同学们始终要把“中国特色”牢记心中,坚持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成长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坚定不移地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二是“立足当下”,她表示,学院会为同学们提供广泛的学习平台和资源支持,同学们也应当面向大气科学学术前沿,紧密结合国家和地方的需求,把握大好形势和大好条件,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做好人生规划;三是“长线涵养”,学院将努力打造“科研平台--业务平台--专业涵养”的三位一体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推进我院学风建设,强化学业辅导、第二课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建设,包括本科生“开放式导师制度”的探索与建立以及本科生海外游学项目等,希望帮助同学们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目标。四是“卓越长青”,她希望同学们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如何让卓越持久、长青。她强调,学院也会通过师资力量的倍增、加大学术研究、学业导师制等一系列的政策,让同学们可以更快、更好地投入科研学习。
本次学生骨干研讨会的召开提升了同学们的专业热情和专业信心,也让大家进一步坚定信念,明确目标,共同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努力奋斗。
【学生感想】
郑雅丽:建设具有中大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过程中,学校坚持党的领导,朝着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办学目标努力前进,取长补短。这些是我们这一年以来有目共睹的。一年前学校进行了院系调整,成立了大气科学学院,又引进了大批优质师资,使得我们专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学校一直十分重视科学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历练的机会和平台,例如南海科考研究性学习、学术讲座、暑期讲学班等,这些都对同学们的专业学习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为大气学子,我们一定珍惜当下的发展机遇,努力学习,做好科研,追求卓越人生。
曾卓瑜:听了罗校长提出的“学在中大,追求卓越”目标。我有两点感受。一是要培养兴趣,找准发展方向。刚刚步入大学,我们对自己的专业和以后的发展方向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我们迫切需要师长分享一些经验和资源,如利用风云学术中心的公众号做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分支学科的知识或书籍的推送。一方面拓宽了我们的知识面,让我们对专业有更深的认识,另一方面让我们有机会更快更好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并树立起自己的目标且为之不懈奋斗;二是化被动为主动。一直以来我们都以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在学习方面缺少主动性。一旦进入研究生阶段,开始自己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时,便会有些难以适应,主动寻求自己想学的知识,主动争取自己需要的资源,敢于创新,敢于尝试。
陈籽吉:刚上大一的我对学术方面了解不深,对学院事务也知之甚少。但胡冰逸学长提出的学科交叉、学科互联以及李嘉锡学长的补充都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大气这门理学多元化的思考与认识。研究生对行星气候的研究也让我看到了他们对学科的探索、开拓和热爱。正是这样的氛围感染了我,让我对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未来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更愿意为了学院发展尽我所能。“学在中大,追求卓越”并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应该是每个中大人的座右铭。每一个中大人都应该践行这句话,追求卓越,而后基业常青。
郑子蔚:我认为,追求卓越靠的不仅仅是在科研前端的教授和老师,也需要我们每一位学子积极主动地去努力。这不能是纸上谈兵,而应落到实际行动中。作为大气学子,我应该利用中大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主动进行学科探索;我应该多向老师和师兄师姐们请教,尽早入门;我应该踊跃参加学术讲座,拓宽视野,加深理解。最重要的是,把钻研变成一种习惯。作为班委中的成员,我有责任去帮助学习委员构建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同班同学的整体积极性。
董雪晗:作为一名研究生新生,我正面临着一种迅速的转变,从相对来说较为被动的学习,转变成了积极主动的学习。针对这种转变,我们在上课之余应该多阅读文献,和导师以及同学们交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学习更多的语言和方法,主动去听学术报告,达到从优秀到卓越的效果。作为研究生会的一员,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力量,多与其他组织合作,来提高大气学院的影响力和认可度,同时通过举办各类学术沙龙和讲座活动,让本科生能够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增进对专业的了解,促进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调动学习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