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行第五期“开讲啦”系列之《戏曲与人生》讲座
为使我院新生对戏曲有更全面的了解,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欣赏能力,促进艺术修养的发展,12月2日,我院在珠海校区举行第五期“开讲啦”系列之《戏曲与人生》讲座,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教师秦彧主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诗诗,团委书记韩青诺出席了本次讲座。

主持人介绍主讲嘉宾秦彧老师
讲座开始前,同学们观赏戏剧《牡丹亭·游园惊梦》,初尝传统文化的魅力。秦彧老师以戏曲的时间演变为主线,以“活化石”梨园戏和“百戏之祖”昆曲的发展为切入点讲述了戏曲在中国的发展史。其中秦老师特意以日本的戏曲与中国的戏剧对比,凸显出了中国戏曲的唯美,希望同学们可以更重视珍惜民族文化的瑰宝。

秦彧老师为同学们讲述戏曲的发展史
秦老师以生动的形式解读了中国戏曲:以“林冲”为例,突出唱曲要唱字,需要使观众听出其中的韵味,同时也解读了“依字行腔,由腔生情”这八个字中蕴含的道理。在对戏曲中的“字”的研究,秦老师采用的是美学的欣赏方式,更增了几分韵味。同时秦老师解释了京剧是国粹的原因是因为它集采众长,雅俗共赏,流派纷呈,名角辈出。同学们对戏曲的了解更加深刻。

秦彧老师为同学们解读戏曲
谈到为什么要普及戏曲,秦老师说到其中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忠、孝、仁、义”。为了解读这四个字,秦老师分别用几段戏曲来解释:通过《杨门女将》中杨家对国家的矢志报国来阐述中国文化精神的“忠”(忠者,德之正也);通过《赵氏孤儿》中的众多义士对赵家孤儿的保护,阐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义”(仗正道曰义);通过《行路训子》中母亲对儿子的教诲来阐述了中国文化精神的“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本也);通过《锁麟囊》中薛湘灵对贫困女子的照顾来阐述中国文化精神的“仁”(前兹道旁之赠,仁也)。
最后,秦老师通过展示戏曲中对真、善、美的追求,提出要懂得修身修心,完善自我,升华自己的灵魂。秦老师的讲座语言生动,内容翔实,不仅仅是对戏曲历史的介绍,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剖析,讲座结束前秦老师赠送给大家三句话: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不求甚解,但赏其美。
走进剧场,感受戏剧。

全体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