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我院召开师生座谈会,进一步学习十九大报告
10月19日下午,我院在南校园地环大楼B302会议室召开师生座谈会,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会上的报告。学院党总支中心组成员、全体师生党支部书记及委员、师生党员代表和积极分子代表围绕报告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各自的岗位工作进行了学习体会分享。座谈会由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建林主持。
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诗诗在座谈会上谈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半小时的报告让人无比振奋,展示出中国共产党正在以沉着自信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报告中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建设、全面从严治党和大国外交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三个“永不动摇”是从历史演变中得出的深刻历史启示,更是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在面向未来的伟大征程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旗帜引领方向,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她认为,我们党是一个知道自己的目标,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标,且具有达到这个目标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因此,中国道路一定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13亿人民的共同努力、奋勇向前才能越走越宽阔。她强调,我们生于这个最好的时代,必须不负这个时代,在思想上更加统一,立足本职岗位工作,敬业乐业,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扬帆起航。
党总支委员、副院长黎伟标教授谈到,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提出了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进入新时代,要求我们必须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党总支委员简茂求教授归纳了十九大报告的数个关键词,其中,他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报告中归纳的“八个明确”,是对过去五年工作所取得成绩的系统性总结,同时也是通过对各个时期党的领导思想的继承与总结,形成了完善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八个明确”全面、全方位地诠释了我们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路径和理论依据,简教授认为全体师生党员应当进一步加强学习,加强对“八个明确”的认识和理解。
党总支委员樊琦教授提到,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但我们的“最大国情”仍然是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彰显了我国发展的成果,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进步。而我们也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脚踏实地、一心一意地谋各项事业的发展。她还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推进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全面打响“蓝天保卫战”,对于大气学科的科研工作者而言有着沉甸甸的责任,她作为其中一员也深感重任在肩。
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学院党政办主任黄旭俊在发言中说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作的十九大报告可谓举世瞩目、振奋人心,其中对青年更是寄予厚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在高等教育战线上工作的我们,更应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教工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祝薇工程师分享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不忘初心”,而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十九大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深刻阐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系统阐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也开启了“中国梦”新征程。结合自身的岗位工作,她表示,大气学院是学校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学院之一,作为大气人,在这个新时代里,我们应当如何建设好这个伟大的工程,推进学院的大发展值得每一位成员思考。祝老师还强调,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敢于直面问题,更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迎难而上,为学院、学科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入党积极分子伊炳祺副教授和教工第一党支部组织委员陆希老师都分别谈到,在“五位一体”的建设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报告指出,到2035年,我国将要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这对大气学院的青年教师来说是科研前进的最大动力。此外,大气污染防治近年来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大气学院的科研工作者,一定加倍努力,致力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研究,助力全国人民实现对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
广州校区东校园学生党支部书记、团委书记韩青诺老师谈到,十九大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让人心潮澎湃。总书记指出“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这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在学校快速发展“双一流”建设的进程以及学院发展双一流学科建设中,作为一名党员和一线辅导员,应坚定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牢记使命,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的新一代大气青年,让中国梦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奋斗中实现。
南校园学生党支部书记陈晓阳同学与大家分享到,当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体现了我国人民正全面向小康生活迈进的美好现状。这充分彰显了我党领导下各项工作开展的顺利性和有力性。报告中对接下来的各项事业规划更让人民看到了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心。作为一名学生党干,他对新时代充满了信心,也对国家、民族和党充满了自豪感与使命感。
东校园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黄丽蓝同学谈到,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大学生,在听完报告后由衷地感到骄傲与自豪。青年一代应该紧跟国家的发展步伐,做到有思想、有本领、有担当,为实现中国梦奋勇向前。
珠海校区党支部书记、学院学生党建组织员黄思洁同学认为,当代青年学子生逢其时,正处于最幸福的时代。学校和学院为大家创造了很好的生活与科研环境,作为中大学子,一定会在自己的研究领域里发挥所长,善于思考,关注学科前沿,积极创新,努力钻研,为学科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的最后,学院党总支书记杨建林总结了几点学习体会;第一,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让人鼓舞振奋,其中有非常多经典、接地气的金句让人心头一亮,也让大家对未来更有憧憬和冲劲。第二,本次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全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检验我们党能否与人民保持良好的“鱼水之情”,就是以“初心”是否得到了坚持为判断依据。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报告全面地总结了过去五年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取得的成就,同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这些都是新时代的行动纲领,要求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十八大上的报告回答了我们党不能走什么路,而十九大上的报告则回答了我们应当选择怎么样的一条道路。这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第三,本次报告对教育的着墨不多,但提法都相当鲜明和重要,有着很高的站位。如报告指出,教育必须优先发展,这又回归到我们的教育“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报告还提到了高等教育需进一步推进内涵式的发展等。结合实际,作为在高等教育战线上的一员,我们也必须不忘初心,坚持立德树人,将育人作为一项事业而非仅仅只是职业来干,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干出不平庸的成绩。第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前都是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现在提的是“以人民为中心”,可见我们党已经从少说多干的“韬光养晦”阶段走向“有自信、有底气、有硬气”的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阶段。这要求我们要敢于直面外部激烈的意识形态斗争,坚持“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实现高校内涵式的发展。第五,本次报告表明了党中央的反腐决心,还强调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和进一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要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来要求自己。最后,杨书记结合实际谈到,正如总书记在报告结尾中的总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斗者与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和畏难者”,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在学校及学院“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尤其要做到“志不求易、事不避难”,学院全体师生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尽心竭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学校和学院的大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座谈会上,杨书记还对全院上下迅速开展深入学习活动进行了具体的工作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