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ner
第六期“未来地球计划”大师论坛顺利举办

        3月6日,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第六期大师论坛在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正式举行。此次论坛邀请中国工程院杜祥琬院士及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研究部杨秀主任做相关学术报告,中山大学魏静副教授担任主持人。本次论坛线上举行,共计超一千三百人参与,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秦大河院士,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主任、中山大学董文杰教授。

        杜祥琬院士首先以“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战略和路径的思考”这一主题进行报告。杜院士从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基本现状切入,详细讲解了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八大战略和抓手,最后总结了实现该目标背后需要的科技支撑和技术支持。随后,杨秀主任围绕“主要国家的低碳战略和转型路径”主题,为我们详细分析了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碳中和战略,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全球碳中和的趋势和特点,最后对我国实现低碳战略的路径提出了建议。

       本次论坛与会学者反响热烈。在最后的讨论环节,杜祥琬院士与杨秀主任就与会学者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同时鼓励和呼吁青年专家学者应就我国低碳战略及相关研究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此次论坛在专家学者们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image

杜祥琬院士报告

 

image 0

杨秀主任报告

 

本次论坛精选问题:

 

1.双碳背景下我们气象人的机遇很多,请问我们青年气象人在这个框架下的的发力点和创新点有哪些,有什么建议和指导方向吗?

 

2.中国如何根据自身优势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碳达峰碳中和中发挥

重要作用?

 

3.现阶段我们国内氢能源应用上已经达到哪个阶段了呢?

 

4.报告中几个减排的情景,在不同情景中能源结构不同,请问这几个情景是依照哪些假设条件设置的呢?中国以及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在2050年之前是处在怎样的情景?中国什么时候能真正达到清洁能源比煤炭能源更经济,企业自愿减排的时代?

 

5.”工艺替代升级“具体集中于哪个部门?对我国碳排放减少起决定性作用的工艺主要有哪些,可否具体描述一下这些工艺升级后的减排能力?

 

6.现在我们的策略和抓手都是政府和企业层面的,中国人口数量很大,请问如何把个人纳入碳中和的过程呢?

 

7.请问国家是否有专门的机构对节能行为进行监督,还是只有政府对国企等强制执行,加上节能倡议,如空调温度控制在多少?是否有民间能耗监督机构?

 

8.我们做天气预报、气候预测的价值一直是被动的,例如防灾减灾,很少谈到天气预报提前一天所创造的价值。对于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我们能否从被动走向主动,积极引导新能源的利用?

 

9.海洋是全球最大的碳库,可否展望一下未来海洋负排放在碳中和的重要作用,在总的负排放贡献方面未来潜力有多大?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