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 未来地球: 科学与应用大会(第一轮通知)
江西 景德镇
2025年4月23 – 24日
一、会议简介
“未来地球计划(Future Earth)”是由国际科联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大学、贝尔蒙特论坛资助机构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大型科学计划,旨在推动可持续科学的发展,并为人类和地球面临的最紧迫挑战寻找解决方案。凭借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以及地球科学领域数十年研究的坚实基础,“未来地球计划”推动确定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安全且公平的行动空间,界定可能引发不可逆后果的临界点,并为政策制定者和行业制定基于科学的目标,以实施气候变化应对举措和可持续发展目标议程。
“未来地球计划”目前包括27个全球研究网络、国家和区域网络,以及青年学者网络。这些网络汇聚了学者、政策制定者、独立研究人员和学生,他们跨越不同部门和学科开展工作。他们在定义和推进地球系统科学及其组成部分(包括陆地、海洋、粮食、能源、水等子系统)及其相互联系(包括人类社会和健康)的研究与解决方案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2014年3月21日“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Chinese National Committee for Future Earth,简称CNC-FE)成立以来,CNC-FE积极推动利用国际资源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国应对全球变化挑战和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提供跨学科集成研究。2014-2024年是“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成立十周年,为秉承“协同设计、共同产出、共享成果”的理念,加强国际合作交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和创新发展,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更加有力的科学支持和政策咨询。定于2025年4月23-24日举办“首届未来地球: 科学与应用大会”。
会议将以“未来地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涵盖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与健康、生态文明、气候政策与国际合作、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海洋负排放与可持续发展、冰冻圈科学与服务、气候资源与利用、金融保险、低碳经济、清洁能源和绿色转型、地球系统边界与临界点、科学传播等涉及未来地球可持续发展的多个议题,设立科学界、决策者、企业界、新媒体、青年学者和女科学家研讨和交流专场,会议将以大会特邀报告、分会场专题报告、墙报展示和会议展览等方式开展交流,旨在研讨应对气候危机,搭建自然与社会科学的深度交流平台,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和承办单位
主办单位: “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中山大学
承办单位: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中国气象服务协会秘书处、江西省气象局、省生态环境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供销社、省农发集团、景德镇市人民政府
支持单位:江西省人民政府
会议科学委员会
顾 问:
安芷生 杜祥琬 吴国雄 符淙斌 丁一汇 何建坤
葛剑雄
主 席:
秦大河
副主席:
陈 军 陈 迎 陈春声 陈大可 陈德亮 陈发虎 成秋明 崔 鹏 戴民汉 傅伯杰 郭华东 侯增谦 黄建平 姜克隽 焦念志 穆 穆 潘家华 朴世龙 谈哲敏 陶 澍 吴岩峻 夏 军 许小峰 姚檀栋 张 偲 张建云 张人禾 张小曳 朱 彤 朱永官
委员:
查道炯 巢清尘 车 涛 车慧正 陈 亮 陈 曦 陈 思 陈海山 陈权亮 陈诗一 丑洁明 丛志远 崔雪芹 戴尔阜 邓 伟 邓茂芝 邓思华 丁爱军 丁明虎 丁永建 董广辉 杜德斌 端义宏 段伟利 方创琳 方一平 樊 杰 冯德财 冯仁国 傅 莎 傅敏宁 高 荣 高 云 高学杰 葛全胜 勾晓华 郭晓宇 杭 建 何大明 和献中 侯书贵 胡春胜 黄 磊 黄 波 黄存瑞 黄静水 黄铁青 黄新飞 黄忠伟 贾庆国 江 洁 姜 彤 姜大膀 金石柱 冷疏影 李 丁 李善民 李斯璇 李熙晨 李新荣 李占军 廉 洁 梁 智 廖 宏 廖小罕 刘 飞 刘 建 刘 健 刘 军 刘 洋 刘海文 刘骥平 刘起勇 刘诗平 刘曙光 刘文杰 刘卫东 刘亚东 刘彦随 柳本立 龙 驹 罗 昆 罗 勇 罗丽萍 罗亚丽 洛 桑 吕永龙 马克平 牟翠翠 潘志华 彭 静 秦为稼 覃 栎 覃章才 屈建军 任宏利 姚俊强 饶平凡 任 超 闪淳昌 施建成 史培军 宋长青 宋连春 苏 勃 苏布达 孙 颖 孙蓟潍 滕 飞 童世卢 同 丹 拓万全 王 宁 王 毅 王德友 王东晓 王飞腾 王根绪 王桂华 王克林 王乃昂 王世金 王文涛 王晓榕 王雪梅 王艳芬 王义桅 王宇翔 王玉涛 温家洪 吴 双 吴力波 吴通华 吴统文 吴绍洪 吴晓东 伍业钢 辛吉武 夏 光 效存德 谢晨波 谢周清 徐广新 徐晋涛 徐希燕 许 镇 薛诗怡 严晋躍 杨 崧 杨桂山 杨清华 杨晓光 杨兴国 杨修群 杨雪燕 晏 宏 于宏源 余敬中 袁佳双 袁文平 袁有根 翟国方 翟盘茂 曾 铭 张 兵 张 峰 张 华 张 强 张 通 张 贤 张 勇 张百平 张朝林 张国友 张建平 张九辰 张开逊 张丽霞 张强弓 张淑芳 张文霞 张希良 张小雷 张永生 赵 林 赵德平 赵鹏军 赵艳霞 郑 艳 郑功成 周 军 周 峥 周晓农 朱 江 朱海燕 朱卫红
秘书长:
董文杰 周天军 康世昌
会议组织委员会
共同主席:秦大河 张 莹 许小峰
副主席:董文杰 陈 迎 傅敏宁 陈克龙 孙 健 张 勇
三、会议主题、专场与展览
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气候环境变化与健康
季风区气候变异与人类活动
食品、能源供给与未来发展
海洋与海岸带可持续发展
地球系统模式、综合评估模型与气候变化科学决策
产业转型与绿色发展
城镇化与社会和谐发展
气候变化经济学与金融气象
全球变化与关键区响应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
变化环境下的灾害预警
东亚传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
极地可持续发展
地球系统观测和知识服务
冰冻圈变化与服务
地球系统边界与临界点
教育科普与新传播媒介
专场:
未来地球青年科学家分会
未来地球女科学家分会
应对全球变化决策者分会
“未来地球计划”知识行动网络分会
会议边展:
未来地球计划科学与应用成就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参展单位:气象、文旅、农业、生态等相关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
展出内容:
1.气候资源类
2.气农文旅类
3.韧性城市建设与应急技术类
4.灾害监测预警产品类
5.科学研究成果类
四、会议注册
请关注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官网(https://atmos.sysu.edu.cn/cncfe/)、未来地球计划官网(https://futureearth.org/latest/events/),近期将推出会议注册方式。
五、会场地址、住宿
会场:江西省景德镇市紫晶宾馆会堂
住宿:江西省景德镇市紫晶宾馆,西山湖凯莱度假酒店。届时请参会代表关注会议注册网站,建议提前预订房间,住宿费用由参会代表自行结算。
